·购物导航 ·专题汇总
免费注册 找回密码
openvoip  
首 页 新闻 | 行情 | 政策 | 展会 | 访谈 技 术 学院 | 协议 | 文摘 | 方案 | 培训
商 机 求购 | 供应 | 合作 | 代理 产 品 网关 中继 软交换 IPPBX 呼叫中心 CRM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市场运营
分析:电信重组需要什么样的非对称监管
www.OpenVoIP.cn   2008-6-17 17:30:01  来源:通信世界周刊  作者:
   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已相继向工业和信息化部提交非对称监管的政策建议。知情人士透露,过去两个月内,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都积极召集各路专家,为非对称管制方案出谋划策。

    不久前的一次采访中,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吕廷杰教授亦曾对《通信世界》透露,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关非对称监管的会议正在进行之中,但他未透露会议讨论的内容。

    知情人士透露,中国电信包含“原有存量市场自我保护措施”在内的15条不对称管制建议已遭工业和信息化部否决,原因在于“政府希望重组后运营商能对市场开拓有所创新”。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一位专家告诉记者,政府正在考虑的是非对称监管的方向,“是对市场进行管制,还是对企业进行管制,两者存在很大差别”。

    市场份额管制趋严厉

    按照目前国内移动通信的市场份额计算,新中国移动、新中国联通和新中国电信的用户数量分别为3.92亿户、1.25亿户和0.43亿户,所占市场份额分别为70%、22.3%和7.7%。

    《三部委关于深化电信体制改革的通告》明确指出,“针对重组后新的市场构架,将在一定时期内采取必要的非对称管制措施,促使行业格局向均衡发展”。

    中原证券的研究报告指出,未来2~3年内其他运营商不易对新中国移动形成威胁,但长期来看,新中国移动的竞争优势大小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非对称监管政策的严厉程度。 

    国泰君安的分析师则认为,重组后的新联通将成为短期受益者,而中长期竞争力的提升将取决于非对称监管政策对新联通的扶持力度以及中国联通和中国网通的融合历程。

    中国电信总工程师韦乐平在接受《通信世界》采访时表示,非对称监管必须对主导运营商的市场份额进行限制。他认为,这方面我国应该学习日本和韩国,例如2001年韩国规定SKT在两年内必须将市场份额降到50%,否则的话SKT每天将被政府罚款80万美元。

    专家分析,在未来监管体制下,目前中国移动保有70%以上增量市场空间的情况将不复存在,5年之内新中国移动的市场份额有望回落至50%以内。

    携号转网有望实施

    6月2日,中国电信总经理王晓初对外界预测,小灵通用户将有1/3高端用户转向C网、1/3用户保留下来、1/3用户流失,这说明,中国电信方面“原有存量市场自我保护措施”被否决之后,仍千方百计挽留其用户。

    此前已有消息称,中国电信将通过捆绑宽带、固话套餐等多种优惠条件实现小灵通转CDMA不改变号码。

    此前,韦乐平接受《通信世界》采访时建议,主导运营商市场份额降到50%之前应坚持实施号码单向携带,而且主导运营商的全业务牌照也应等到市场份额降下来后方可发放。

    原信息产业部在2006年10月就发出《关于保障移动电话用户资费方案选择权的通知》(携号转套餐),两年来仅有部分区域运营商执行,此后便无疾而终。专家们认为,号码携带业务一旦开始实施,阻挡老用户选择新运营商的栅栏将被删除,用户的选择将变得更加灵活。

    北京邮电大学曾建秋教授表示,由于中国移动承担TD-SCDMA建设任务,政府不可能给其他运营商资费优惠政策,携号转网既能给用户增加自主选择网络的权利,又能给运营商公平竞争的机会,不失为监管政策的最佳选择。

    频谱分配将有倾斜

    业内专家透露,作为民用的800MHz频段除北京政务网建设规模较大外,在其他地方只在几个城市做试点性商用,覆盖范围小,终端用户数量有限,频谱并没有得到全面利用。

    因为在频率特性上,800MHz频率优于2.1GHz,业内推测中国联通未来将把cdma2000部署到800MHz频段上,但由于3G牌照发放没有落定,所以800MHz频段并未被充分利用。

    韦乐平认为,政府在频谱分配上应该向新的移动运营商倾斜,目前国家可以将一些使用很少、基本上空闲的800MHz频段重新分配给新的移动运营商,这不仅体现政策的倾斜,而且还可以借此机会解决宝贵的频谱资源的利用效率问题。

点击进入论坛交流

点击:( 编辑:筱文 )
 ■ 用户评论/[查看所有评论] [已有评论: ]
 ■ 请您注意
· 您发表的内容需要经过管理员审核才能被其他人看见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直接或间接民事或刑事责任
· 此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参与本留言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 评论仅代表评论者个人观点,请您理性判断,慎重对待
网络通讯服务网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 网络通讯服务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网络通讯服务网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网络通讯服务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 网络通讯服务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关于本站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本站导航 | 纯文字版 | RSS新闻订阅 | 信息发布 | Alexa权威统计
CopyRight © 2005 Tel:(+86)0371-60239922 Email:[email protected] 点击免费咨询
网络通讯服务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05023816号 公安互联网备案